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7-10浏览次数:554


近日,为期一个半月的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圆满落幕。本次学术文化节围绕读书交流会、学术论文写作、研究生交流会、系列学术讲座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我院研究生学术文化建设,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营造学术文化建设氛围。

426日,学术文化节筹备会在松江校区召开。副院长蒙象飞、班主任门小军、辅导员刘豪杰参加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本届学术文化节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充分听取了研究生的需求与建议,并且针对文化节的各个环节做了详细安排。本次会议,拉开了第三届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序幕。

57日,论文写作交流会在松江校区会议室召开。班主任门小军副教授与2017级、2018级研究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展开了深入研讨。本次讨论主要围绕两方面:一是论文选题要点;二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研二同学根据论文开题中遇到的困难向门老师请教,研一同学们汇报了论文选题方向,本次论文写作交流会使研究生受益多多。

在系列学术讲座中,学院根据研究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需求,邀请了“政治认同”、“社区治理”、“伦理道德”、“青年研究”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513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拥军老师为我院研究生带来了题为“需要理论在马克思世界观中的地位”的学术讲座。马拥军教授从需要理论在旧世界观中的地位入手,阐释了其局限性,并提出“为什么本体论和辩证法中没有需要理论的地位”这一问题。他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的性质体现在哲学与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上。从哲学层面上说,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从宗教层面上说,是情感与存在的关系;从伦理学角度来看,是意志与存在的关系。而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学,即完整的生命活动与知情意三个方面的需要。随后,马拥军教授从需要与对象性、新的需要的产生、需要的历史性、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四方面展开论述,阐释了对象的生成性、主体的生成性、最初的历史活动的四个要素、需要的人化、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等重要内容。本次学术讲座进一步加深了研究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内容的理解,在场师生均感到受益多多。

528日,我院邀请浙江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导师陈新教授作了题为“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导论”的学术讲座。陈新教授从柯林武德其书、其人、其时代进行阐述,提出“什么是历史学”这一问题,并指出柯林武德关于“哲学是反思”的观点。他认为,哲学家必须具有历史学家的心灵,哲学不能把认识过程的研究和被认识的事物的研究分开进行。随后,陈教授从历史思想的特殊对象、历史哲学的两个阶段、历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的历史,从而得出人的本质。陈教授的讲座语言生动、逻辑严谨,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问答逻辑”“历史重演论”“研究历史乃是为了人的自知”四个主要命题。讲座结束后,陈教授认真地解答了同学们的诸多问题,和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与会师生均感到收获颇丰。

611日,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川老师开展了题为“‘0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突出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的学术讲座。马川老师提出并结合生动形象的案例解答了青年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随后,马川老师结合“00后”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实际案例, 归纳出“00后”大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一是“0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低龄化趋势但他们更愿意倾诉也更容易干预;二是“00后”“低头族”更多,不做无谓的人际交往,也造成真实交往中敏感;三是在激烈的学业竞争状态下长大,“00后”更容易紧张、焦虑;四是“00后”大学生善于“人机”交流,但现实感较弱,脆弱性突出。“00后”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 其表现出来突出的心理特征、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明显存在的心理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马川老师指出,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关注: 整体规划, 实现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衔接;高校需形成育人合力, 在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中发挥作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会后,马川老师热情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探讨,进一步加深了研究生对于“0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了解。

618日,研究生读书交流会在松江校区会议室举行。此次读书会由班主任门小军副教授做指导,师生围绕《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一书展开了讨论。门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该书,《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潘维教授所著,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书中还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交流环节,师生围绕“党如何抗拒腐化?党怎样组织人民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如何实现老百姓养小、送老、住房的公正?”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研一同学发言:书中提出,党抗拒腐化、长期执政的根本在于“处众人之所恶”,深深扎根于群众,以 “小事”为“大事”,尊最下层的组织为至高组织,下情必然上达,我国大政方针的指向就会确定无疑。研二同学发言: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与该书都把“人民”作为核心词 ,虽是巧合,但也反映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影视界、学术界都在关注和思考党和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之中成长起来的,正如毛主席曾说:“我们共产党人是种子。我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广泛吸收人民群众土壤中的养分,在人民的土壤里生根开花。”门老师针对同学们在研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与探讨。会后,同学们表示此次读书会是一次思想交流的盛宴,受益匪浅。

619日,研究生举办了研三与研一研二交流会。在交流会上,研三同学现身说法,就研一研二同学所关注的论文写作、文献收集、田野调查以及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等话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三年以来的生活学习、困惑与成长以及论文写作中的经验教训。本次交流会是在欢送2019届毕业生之际举办的研究生交流会,不仅促进了各年级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以研三毕业生的视角为研一研二的学术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三届学术文化节已落下帷幕,本届学术文化节历时一个半月,各类活动精彩纷呈、独具特色。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研究生的学术活力、启迪了研究生的学术智慧。我院将继续以学术文化节为抓手,重点打造这一学术文化品牌,举办更为丰富的文化盛宴,以此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意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018级研究生

指导教师/刘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