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 衣永刚:从外语到话语:在提升全球话语能力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02浏览次数:118


   2023531日上午,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衣永刚以从外语到话语:在提升全球话语能力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题授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党员师生参加党课。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宇伟主持专题党课。

   

   衣永刚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开启与外语学习或外国语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外语教育和话语研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说20世纪是语言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是话语研究的世纪。他以外语教育和话语研究为切入,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第一,从西方话语到中国话语到全球话语。西方话语构建的知识体系生产出西方文化霸权;建构中国话语就是在批判西方话语的基础上,用中国概念在中国实践的叙事中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全球话语不仅强调从中国看世界、从中国看中国,更注重从世界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从术语/概念到问题/命题到框架/理论。术语研究与概念史研究的兴起体现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探索,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构建全球话语的基础,构建中国叙事体系是时代所需也是实践必然;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以问题意识为指引,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在学术性和学理性上努力突破,探索形成原创的理论与框架。

 

   第三,从地方性知识到文明交流互鉴到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引用了人类学中“地方性知识”概念,“地方性知识”,即区别于全球化知识或普遍性知识,但它不是指任何特定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知识,而是一种新型的知识观念,“地方性”(local)或者说局域性不仅是在特定的地域意义上说的,而是关系在知识的生成与辩护中所形成的特定的语境;文明交流互鉴是促进人类共同价值的方法,弘扬人类共同价值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向度世界向度”,是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中国方案。

 

  

   衣永刚还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政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分享了思考和谋划,指出要跳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看马学科,跳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思政课,跳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看马院;要推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群建设,积极开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打造多维空间“课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提升全球话语能力,打造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全球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