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第一期“西索聊原”读书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6-18浏览次数:167

2022314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索聊原·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读书会”第一期顺利开讲。此次读书会的主题为“个人、个人特性和个性——基于若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阅读”,主讲人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曾德华老师,读书会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宝珠老师主持。

曾德华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交流主题的出处,即来自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的阅读,并表示将联系实际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探讨,在阅读中积淀,在讨论中思考,从而获得真理的智慧。

曾德华老师结合自己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情况,认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要,并由此引入了对马克思个人和个性概念的讨论。曾德华老师指出,在马克思那里,个人主要是指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物和结果,而个人的特性和个性则是个人在特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条件下的一种自我安排。因此,个人与个人特性和个性在概念上是有所不同的。关于个人特性和个性之间的差异,曾德华老师通过举例加以说明,他认为在个人特性中我们关注的是一个人的独特性,在这里真正的独特性在于他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品质的综合。而在个性中重要的却是一个人的独立性,主要强调人的自觉意志的因素,这就意味着个性不可能等同于特立独行,而应将其与他承担起什么责任和肩负起多少义务关联起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回避独立的决定和责任就是承认自己个性的不成熟。

曾德华老师详细论述了个性在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中的具体表现,并说在以人的依赖关系为主要标志的第一大社会形态中,个性只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才有意义;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二大社会形态里,人进入到广泛的社会联系之中,因而为个人特性的巨大发展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但人的个性经历了非常复杂而又矛盾的过程;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也就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个性获得真正而又圆满的实现,人们不仅表现出丰富的独特性,而且还能够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回顾《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两部文献中的有关论述,曾德华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何看待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个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在人的概念上原则差别的关注和看法。

在交流过程中,曾德华老师还就疫情防控条件下在校大学生如何做一个有个性的人发表了一些个人观点,即我们不仅要把自己培养成能够胜任的时代新人,而且还要在大学生活中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努力找准个人的角色定位。

曾德华老师的分享从个人开始,到个性结束,其中穿插有对个人特性等中间环节的讨论,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艺复兴时期个人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有关经典文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历史叙述和未来展望,对于我们探究个人全面发展和实现个性进步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